设计规范
遵循的规范与标准

《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

GB 50797-2025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GB 50794-201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1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GB 51048-201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GB/T 29319-2012

《并网光伏电站启动验收技术规范》

GB/T 37658-2019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796-2012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 44112-2024

《电力系统配置电化学储能电站规划导则》

GB/T 44134-2024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标准》

GB/T 51437-2021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NB/T 32004-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NB/T 32011-2013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NB/T 11422-2023

现行国家政策及指导意见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5年1月)
《2025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等 10 项标准(2025 年实施)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4年)》
《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国际规则与理念
气象数据与发电预测
组件排布
逆变器 - 组串智能耦合系统
多源数据预演体系
气象数据与发电预测
接入 Meteonorm 卫星级气象网格数据,引入「光谱 - 温度共轭修正算法」,精准模拟光子在组件表面的量子效率衰减路径,同时耦合电缆趋肤效应、逆变器非线性损耗等微观物理机制,实现逐小时发电量预测误差<3.5%;
组件排布
动态推演冬至日阴影运动轨迹,结合AI视觉识别技术标注障碍物微阴影区,确保组件全年有效受光率 突破98%。并基于组串失配损耗模型,提前在布局阶段规避混装导致的功率衰减,从源头构建「零失配」 光伏矩阵。
逆变器 - 组串智能耦合系统
根据容配比、组件参数、装机容量等条件首 先筛选相应功率的逆变器。再通过逆变器的最大 电压,MPPT最小工作电压、最大工作电压,单 个组件的工作电压、最大工作温度、最小工作温 度、工作电压温度系数、开路电压温度系数等条 件,对筛选范围内每个逆变器进行组串分配、连 接测试。对符合组串要求且满足容配比的逆变器 进行推荐,并给出组串方案。 精准计算极端工况下的组件电压漂移边界 (误差<0.3%),结合逆变器 MPPT 电压曲面 图谱,实现组串数量、串联方式的黄金组合。打 破传统「设备堆砌」模式,构建「组件 - 逆变 器」共生智能体,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电气系统 的自配置,大幅度提高光伏系统能效。
多源数据预演体系
构建覆盖「负荷 - 绿电 - 储能」的多源数据波动预演体系,通过小时级预演与关系协同,实现从 “被动适应电网” 到 “主动定义能源未来” 的革命;